
3月28日,由嘉興市科協聯合中科院上海分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舉辦的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嘉興)集訓營,在浙江紅船干部學院正式開營。
中國科學院王建宇院士、中國工程院吳澄院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郭鐵成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浙江大學等長三角地區11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0余名教授專家,以及來自嘉興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嘉興60余家企業代表,共計100余人參加活動。

據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成果持續產出,技術市場有序發展,技術交易日趨活躍,但科技成果轉化總體狀況并不理想。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約為15%,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則高達45%。主要原因包括缺乏技術轉移人才和權威高效的管理機構等。
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以及企業家代表,共同圍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科技創新合作先行;破解智能制造技術轉移難題,推動長三角區域智能制造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等話題展開研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王建宇院士、中國工程院吳澄院士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郭鐵成研究員,在活動中分別作了《實施協同戰略 提升創新能力》、《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和《新時代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問題》三個主旨報告,為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集訓營上,還舉辦了圓桌會議、科技與人才新政推介會、智能制造科技成果對接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6個校企、院企合作項目當場簽約。“在家門口就能對接院士專家資源,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這樣的活動太給力了。”手捧兩份合作協議,來自浙江華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楊帆激動不已。
作為一家致力于推廣和運用先進微生物技術進行環境治理的技術型企業,華慶元今后將得到同濟大學循環經濟技術研究所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訓支持,同時,將與桐鄉小老板特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優勢互補,攜手為微生物量身定做合適的生物填料,讓治污更加高效。
“首次嘗試舉辦類似的集訓營,既是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讓科技創新合作先行,也是深入貫徹落實‘三服務’要求,助推創新驅動發展。”嘉興市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集訓營活動,目的就在于發掘一批高端國家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探討建立一張覆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網絡,以及智能制造技術產品設計和制造過程價值和智能制造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的作用。

“通過集訓營這個平臺,讓校企、院企和企業與企業之間,更加深入的對接交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進智能制造。”該負責人表示,集訓營活動后,嘉興科協將繼續梳理、對接各方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同時,對已達成的合作意向實時跟蹤,確保合作取得實效。
3月29日,訓練營參會嘉賓將實地考察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亞特電器有限公司,進一步深入對接交流。